hg8868体育网|欢迎光临

首页 > 皇冠手机登录地址1 > 媒体关注 正文

媒体关注

【宁夏日报客户端】宁夏水库移民生活观察|粮食种到哪里,家就在哪里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3-02-21 16:00:50

  “我们是农场第三代水库移民。”宁夏农垦集团灵武农场赵灵忠、赵灵春异口同声地说。

  作为第三代水库移民,赵灵忠和赵灵春早已把灵武市当成了家,而把移民地中卫市中宁县当作故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中宁县渠口农场一批职工服从组织安排移民至灵武农场。在赵灵忠、赵灵春的记忆里,灵武农场是块“熟地”,播种下的水稻、小麦,经过雨露的滋养,年年的粮仓都满满的。

  直到16、17岁时,赵灵忠才知道脚下的这块“熟地”并非“天生”。

  “爷爷不善言辞,多苦都不说给孩子们。”赵灵忠说,一次,和奶奶闲聊,奶奶向他讲述了第一代水库移民搬来后的艰苦岁月。

  无人开垦的一片片土地上,蒿子长了一人多高,为了能播种下小麦,赵发元、赵定国等第一代水库移民用镰刀割断蒿子,一铁锹一铁锹开挖水渠。

  粮食种到哪里,家就在哪里。播下一颗颗种子,收获一粒粒小麦,日复一日地开垦,生地变熟地,至此,渠口等水库移民2477人在灵武农场安了家。

  水库移民从第一代延续到赵灵春、赵灵忠等第三代,种植的农作物已经由过去单一品种变得丰富起来。

  近年来,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灵武农场利用水库移民扶持项目资金892万,新建泵站2座,新建晒场11000平米,购置机械15台(套)。

  在灵武农场,水稻、小麦、玉米是水库移民的幸福粮仓,而在连湖农场,西红柿则是水库移民的幸福粮仓。

  2月16日,连湖西红柿成熟了,还没有来得及大面积打广告,很多熟知连湖西红柿生长规律的老顾客已敲开温棚的大门。

  才把第四车采摘游客安顿进棚,胡军的电话又响了,“老板,我们来采摘连湖西红柿了,马上到大棚。”脚踩电动三轮车,53岁的胡军飞一般驶向自己的另一个棚。

  “即便疫情期间,连湖西红柿的销售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胡军说,一个棚的西红柿毛利可达5万多元。

  胡军有3个大棚,其中两个大棚种植连湖西红柿。在他眼里,他种的连湖西红柿味道最美,但最好的大棚却是连湖农场日光温室。

  连湖农场日光温室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宁夏农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温室主要用于蔬菜种植、育苗。和胡军家土棚相比,日光温室采用轻质防火保温墙体材料、全钢架标准化组装建设,空间大、采光好、保温及抗雨雪风性能强。

  近年来,连湖鲜食西红柿成了宁夏家喻户晓的品牌。连湖农场是连湖西红柿最大的种植及研发基地,现已形成规模化效应。

  “以这些日光温室作底,我们将打造宁夏农垦连湖西红柿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连湖农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产业示范园分为服务与加工区、种苗繁育区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可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共同发展。除增加当地移民收入外,还带动餐饮服务、旅游业发展和邻近农民增加劳务收入。

  据了解,除了日光温室,在宁夏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连湖农场使用宁夏农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建了连湖农场种子加工中心和5000吨大米加工技术升级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其中种子加工中心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种子加工设施及装备,先进的加工条件保证了种子品质,农户和订单客户制种信心倍增,制种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制种面积增加到25000多亩,农民种植风险大大降低,种植制种玉米比普通玉米每亩增收600元以上。(宁夏日报记者 乔素华 文/图)

>>><<<

友情链接

Baidu
sogou